交通安全统筹常见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 2020-09-171、 统筹是什么?
它是一项针对交通运输这种高风险的行业特点,为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各参统单位安全生产而产生的,具有行业互助性质的保障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
2、 统筹是合规的吗?
交通安全统筹作为一个新事物出现,肯定有国家的相关文件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以及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2013】4号)都明确指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3、 统筹的补偿靠谱吗?
统筹是个老话题,新事物,以前内部统筹也有,但大部分没有发展起来,追其原因主要是统户少,补偿金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统户信心受到影响,参统意念逐渐凋零,导致统筹工作难以为继。针对市场需求及较之前的内部统筹的短板,中互交通于2019.7月注册资金1亿,经市场监管局审批,市场审批局批准获得了交通安全统筹开展行业互助的资格.抗风险准备金2000万,确保统户安全生产,统筹赔偿金落到实处. 其次打造专业团队,健全安全制度,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成立之初先后聘请保险公司行业专家精英,建立组织架构形成专业管理团队,用专业的团队管理机制及服务来吸引有需求的运输企业加入我们的会员,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愿望.科学严谨的安全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确保公司更顺畅的开展公司建立了更多的科学制度;1,交通安全管理,2,财务管理,3,业务发展,4,现场救援,5,事故理赔的统一调剂,公司在制度上的创新不断的在摸索前进,针对统户的【交通安全统筹承统操作指南】,【交通事故经济补偿的工作流程】,【补偿金的管理规定】机制.【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培训制度】。
4、 统筹受监管吗?
交通安全统筹作为新的事物出现,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质疑是肯定的,我们目前已经跟市政府、省交通厅在协商洽谈,用我们已经拟稿的统筹大纲,来管理我们的统筹市场以及监督,并且我们现在是省交通厅交通运输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我们会向先进的省份学习,让政府或者交通厅来监管,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5、 保险公司是否认可统筹?
统筹市场发展已经经历了很多年,目前各保险公司均认可我们的统筹单了 ,在我公司参统车辆,三者承保100万,便可以在保险公司投保超赔险,以及一些贷款金融机构,也有一部分同样认同了我们的统筹单。
6、 如果客户不认可要退统能退吗?
所有的客户都是自主参统,如果中间有任何疑虑或者退统,均是可以的,并且手续比保险公司方便快捷的多。
7、 统筹优势在哪里?
统筹的创新的发展模式,让统筹服务多元化。
1,建立驾驶人培训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企业事故率高其一是新手经验不知,其二是疲劳驾驶,为了解决两大顽疾,创立驾驶人培训中心,以安全管理,安全教育,驾驶人的专业素质全方位的培训,从根本上降低运输企业的风险事故率,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对伤亡,残疾统户,给予公益扶持,对直系亲属,上学,工作,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互助统筹的特色,
3,成立事故统筹委员会。统筹中心客户服务部与参统单位密切联系,做到提前介入送医救治,心里干预,经济扶持,一对一专业服务,不拼单,不共享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统户的心里负担和精神痛苦。
4,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平台,物联网结合,减轻驾驶人心里压力。中国70%以上是公路运输,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运输企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竞争压力愈演愈烈,低价格竞争导致运输企业拉快活,多趟次,抢时间来弥补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运输企业驾驶人心里压力过大,风险递增,事故频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安全管理平台,针对第二年的参统高风险车辆免费安装物联网车载软件,实行后台人,车时时监控,减轻驾驶人心里压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预防为主,有效提高运输企业事故发生率确保道路安全良性发展。
8、 统筹补偿案例分析
我司承保的一辆10吨以上货车 ,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与一辆拐弯经过的摩托车相撞,未造成重大伤亡,但摩托车司机住院检查,在第一次办理住院的时候,摩托车司机的家属表示出了很强烈的不满以及不友好的态度,但是我公司理赔员在伤者住院以后,每天都会去慰问伤者,探望时间每次不低于30分钟,经过7天的连续探望沟通,伤者出院后很配合的在理赔材料上签字了 ,而理赔款也在伤者提供全资料以后的第二天赔付了。为此,司机师傅亲自来我司送的锦旗,标明了:快速补偿,服务周到。
9、 统筹总结
发展信念,排除不利因素,维护运输企业的自身利益;交通安全统筹既是老话题又是新事物,曾经出现过很多运输企业的内保即是互助统筹的初级模式,有些人存在疑虑持怀疑态度,片面的认为安全统筹没有生命力,更是认为是被淘汰的组织。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关于道路安全下发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以交通安全统筹的方式互帮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这是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趋势,顺应市场,顺应需求,这是给与我们不断探索获得成功的因素。